校 训:厚 德 尚 能 笃 行 至 善
校 风:博 学 精 艺 格 物 修 身
教 风:研 精 毕 智 传 道 启 慧
学 风:弘 毅 惟 勤 知 行 合 一
校训释义
厚德:语出《易·坤》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指大德,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担当重任。以此为训,意在倡导师生应以德立身,追求高尚品德,涵养完善人格,培育宽广心胸,成为可堪大用的时代英才。
尚能:尚,掌也。“尚能”二字,意崇尚能力、掌握技能。意在倡导教师提高教学能力、科研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着力向双师素质教师发展;学生提高学习能力、动手能力、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,成为强能善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笃行: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意为专心实行,认真实践。它体现的是身体力行、言行一致、修养践履,求真务实的精神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强调“理实一体”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。
至善:语出《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提出了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是“至善”,后引申为追求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。这是做人和治学要达到的完美境界,也是教育所达到的最高理想。
校风释义
博学: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。”指学识渊博。儒家将其作为治学求进之首,意为广泛地学习。意在激励师生广博地学习知识,培养多方面兴趣,实现学识渊博、学以致用的治学、求学目标。
精艺:语出《后汉书·宦者传》:“莫不精工坚密,为后世法。”原意为精致工巧,引申为掌握精湛技艺、具有科学精神。意在彰显我校以工为主的专业特色,激励师生夯实专业基础,强化理论实践,发扬“工匠精神”。
格物:语出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”指推究事物的道理,探究万物的规律,要尊重科学规律,展现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。
修身:语出《礼记·大学》“所谓修身在正其心。”儒家讲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以修身为本。意在倡导师生陶冶身心,涵养德性,修持身性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。
教风释义
研精毕智:语出明·唐顺之《〈右编〉序》:“经国之士,研精毕智,所以因势而曲为之虑者,虽不可为典要,而亦未尝无典要也。”指专心研究,尽力思考。意在倡导教师潜心立德树人、无私奉献,积极投入教育研究,竭尽智慧教书育人。
传道:语出《师说》“传道受业解惑。”是教育的综合过程。教师肩负传承民族道德精神,传播知识文化技能的重担。
启慧:语出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,再对他们进行启发、开导。意在倡导教师教育教学要符合基本规律,体现教育智慧和艺术性。
学风释义
弘毅:语出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曾子曰: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指气象恢弘,意志坚强。意在劝勉师生要加强意志磨练,努力做到宽宏坚毅,锲而不舍。
惟勤:语出《尚书·周书》:“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。”意指想成就一番功业,既要有高远的志向也要付出辛勤的努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此句,勉励青年一代脚踏实地耕耘,坚持不懈奋斗。
知行合一:语出于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:“知之真切笃实处,即是行。行之明觉精察处,即是知。知行工夫,本不可离。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谓之知。”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”“知行合一”在本质上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。意在激励全校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、善于学习,又要勇于实践、敢于创新。